〔1〕 YEUNG L. Use and Misuse of
"Besides": a Corpus Study Comparing Native Speakers' and Learners' English〔J〕. System, 2009,37(2):330-342.
〔2〕 HA Myung-Jeong. A Corpus-Based
Study on Korean EFL Learners' Use of English Logical Connectors〔J〕. Interna-tional Journal of Contents,2014,10(4):48-52.
〔3〕 王畅, 杨玉晨. 英语写作语篇中并列结构连接词and用法探析〔J〕. 东北师大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14(2): 108-111.
〔4〕 徐晓东, 陆翊翊, 匡欣怡, 等. 不同时间连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加工的影响〔J〕. 外语教学与研究, 2019, 51(1): 71-83.
〔5〕 杨春. 英语国家学生初级汉语语篇照应偏误考察〔J〕. 汉语学习, 2004(3): 62-66.
〔6〕 郑通涛, 何山燕. 东南亚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应用与习得研究〔M〕.广州: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, 2016.
〔7〕 李敏.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与连贯特征分析〔J〕. 汉字文化, 2022(S1): 178-180.
〔8〕 袁丽.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语篇中连接成分使用偏误分析〔J〕.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, 2009(4): 27-34.
〔9〕 周小兵, 梁珊珊. 韩国学生叙述性口语语篇逻辑连接情况调查〔J〕. 语言教学与研究, 2014(3): 20-27.
〔10〕 曹沸. 英语母语者对汉语因果篇章连接标记习得的动态研究〔J〕. 苏州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15, 36(3): 155-161.
〔11〕 梁珊珊, 杨峥琳. 韩国学生口语多重因果转折语篇使用情况分析〔J〕. 世界汉语教学, 2016, 30(3): 356-367.
〔12〕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.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(国家标准·应用解读本)第二分册:词汇〔M〕.北京: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,2021:I.
〔13〕 史金生, 孙慧妍. “但(是)”类转折连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形成机制〔J〕. 语文研究, 2010(4): 34-40.
〔14〕 何潇. 试论限定性范围副词兼转折连词的历时演变:以“但是”、“不过”、“只是”为例〔J〕. 汉语学习, 2016(6): 103-112.
〔15〕 陈忠敏. 语法化的类别、特点及机制〔J〕. 当代修辞学, 2021(6): 1-14.
〔16〕 崔建新,张文贤.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〔M〕//世界汉语教学学会.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2:389-404.
〔17〕 张文贤, 邱立坤. 基于语料库的关联词搭配研究〔J〕. 世界汉语教学, 2007,21(4): 64-74.
〔18〕 樊中元. 连贯句标记“然后”和“后来”语义比较〔J〕. 华文教学与研究, 2018(3): 55-60.
〔19〕 方梅.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〔J〕. 中国语文, 2000(5): 459-470.
〔20〕 马国彦. 话语标记与口头禅:以“然后”和“但是”为例〔J〕. 语言教学与研究, 2010(4): 69-76.
〔21〕 郭茜. 高级汉语学习者话语中的简约与繁复现象〔J〕. 世界汉语教学, 2001,15(4): 82-89. |